頑冥不靈的「大人」-318 學運觀察之六
《只是觀察 無關立場 拋磚引玉 敬請討論》
如果你40歲以上,你多半像我兩週前一樣,沒看懂台灣的318學生運動。在老一代的標準中,40歲還只是「壯年」,屬於社會中堅、年輕人學習的榜樣,只有60、70歲的人才是年輕人抱怨的對象。但是在今天台灣15-25歲青年的眼中,40歲以上的人,不管是誰,都是蔑視的對象。
「大人們」不知道自己已經被集體蔑視,溫情的稱呼學生們為「孩子」,而「孩子們」也配合演出,施出新世代的狡捷功夫,在「孩子」的大傘之下攻城掠地、節節得分。
「大人們」送包子粽子,成為一種競爭,比的是誰送的包子粽子更高級,因為倘若「孩子們」不喜歡吃,他們就會走過街到 Seven-11買喜歡吃的。
「孩子們」的安全感挺夠,被鎮暴警察拖走時,多數不出惡言,繼續喊口號,他們相信警察也是人。果不其然,當強力驅離過去後,換來的是國安人員開道、遇到威脅就報警。
「孩子」的組織能力也挺強,在國際媒體舞台上,「孩子們」迅速成立國際新聞發佈小組,實時以十幾個語種對國際發聲,導致了世界十幾個國家的台灣留學生群起參加運動,相較之下,馬英九針對運動主持的「國際記者會」顯得那麼的初級、原始、蒼白無力。
「孩子們」還挺懂得運用民氣,幾個回合下來,弄得整個政府以及國民黨,除了馬英九和忠貞的行政院長,幾乎所有官員和幹部都消聲匿跡,有如習近平所說的「竟無一人是男兒」。
民進黨的「大佬們」、意圖年底選舉出線的「大人們」,想搶搭「孩子」的便車,同樣也弄得灰頭土臉。他們沒弄懂,如果大人們不乖,「孩子」不會給他們糖吃。
「孩子」這把傘真好用,撐起來可以擋風雨,收起來可以當刺刀。
「大人們」,醒醒吧!318學運首先是一場「世代翻轉」的運動,其次才是「政治翻轉」的運動。你如果已經40歲了,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回過神來,嘻嘻。